我校教授施正荣应邀参加2020全球能源互联网(亚洲)大会

发布时间:2020-11-04浏览次数:10

11月2-3日,2020全球能源互联网(亚洲)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大会主题为“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由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与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联合国西亚经济社会委员会联合举办。我校能机学院教授、澳大利亚国家技术科学和工程院院士施正荣先生应邀参加本次会议。国际交流与合作处负责人陪同参加会议。



11月3日上午,“清洁发电与亚洲转型”主题论坛,施正荣教授参与嘉宾讨论,并分享了他的观点:



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一项伟大的倡议:过去三十年,清洁能源技术发展和信息技术发展从量变到质变,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实质上也是充分利用地球作为整体资源的最佳优势。

他指出,能源发展应具备安全、可靠、让人们用得起三方面特征。如果不满足这三个要求,再好的技术也无法实施。在他三十多年从事光伏的研究中,所做的很多技术研究都是为了提高转换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光伏发电现在全球平均上网电价已经到了4美分/度电,最便宜的已经到了1.35美分/度电,这些成本所取得的重要突破都是基于政策和技术的进步。

其中,亚洲清洁能源转型要考虑分布式能源的发展。他认为亚洲地域有其特殊性,除了参与全球能源互联外,还要考虑地域的特殊式,即要考虑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同时由于亚洲很多国家和地区比较贫困,要解决能源转型和低碳发展过程中的投融资问题也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最后,他强调,高校人才培养在产学研结合的同时,更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回顾他的个人经历,施正荣教授深情地说:他是从实验室走到工厂,现在又从工厂回到实验室,现在已加入上海电力大学。上海电力大学是一所多年致力于培养能源电力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的高校,在产学研结合和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在当今绿色低碳新形势下,大学还可以有更多作为,要考虑在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过程中,还有哪些关键技术可以突破,带着问题从事高校的研究工作。



11月2日下午,施正荣还被邀请接受合作组织线上直播采访。在直播中,他从我校人才培养以及与全球能源合作组织在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个人的观点。



来自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国际水电协会、国际大电网组织等国际组织高级官员,中国、俄罗斯、阿联酋、巴基斯坦、马来西亚、缅甸、日本、韩国、新加坡、沙特阿拉伯、印度尼西亚等40多个国家政府官员及代表,企业、高校、机构负责人及知名专家学者等上千位嘉宾通过现场和网络结合形式参加大会,其中线下参会600余人。网络直播观看人数超过50万。

施正荣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电子工程博士。他在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和高效晶体硅电池的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实践等方面取得了国际公认的突出成就。先后获国际光伏科学和工程会议(PVSEC)颁发的特别奖、阿联酋政府颁发的扎耶德未来能源奖、巴基斯坦政府奖、卡塔尔阿提亚国际能源基金会可再生能源奖,荣登2006年美国《财富》杂志封面,被英国《卫报》列入“可拯救地球50人”榜单;2019年他与刘振亚、李小琳等能源领域知名专家一同被《中国能源报》评为“能源70年“功勋人物”。2009年当选澳大利亚国家技术科学和工程院院士,并入选中国首批高端人才。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供稿